在舌面下,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取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共1穴。液,指唾液;玉,比喻贵重。穴位在右舌下腺开口近处,唾液进入口腔之重要部位,故名玉液。
玉液穴位描述
玉液穴
在舌面下,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取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共1穴。
液,指唾液;玉,比喻贵重。穴位在右舌下腺开口近处,唾液进入口腔之重要部位,故名玉液。位于口腔内,舌下系带两旁之静脉上。左侧称金津,右侧称玉液。
玉液穴位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取穴〗正坐位,张口,在舌系带的静脉处取穴。
〖解剖〗穴下有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功用〗清泻热邪,生津止渴。
〖主治疾病〗
1、急性扁挑体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
2、消渴。
〖刺灸法〗点刺出血。
玉液穴位准确位置图
玉液穴位的作用
①舌强、舌肿、口疮、喉闭等口舌病证:②呕吐、消渴、腹泻:③失语。现代常用于治疗舌炎、咽炎、口腔溃疡、失语证等。配廉泉、哑门主治中风舌强、语言謇塞:配承浆主治消渴病。
[备注]
1,出处《窦太师针经》(金津一穴,在口舌底左紫脉上是穴。宜三棱针出血,禁负。治小儿重舌,大人乳蛾等症,皆出血妙。玉液一穴,在舌底右紫脉上是穴。宜三棱针出血。治五瘿症。)
2,名实考金津,玉液,在《黄帝内经》中称''康泉"(与任脉穴“廉泉同名),属足少阴经穴,可治疟、狂咳。至元代针灸书始左右分别命名,在左者名“金津,在右者名“玉液。从古今腧穴命名规律看,左右对称的两穴多以相同的名称命名,而且该穴针灸处方中也很少单独出现,似无分别命名的必要。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而《灵枢·卫气》又明确指出足少阴标脉为“舌下两脉,故将此穴归于足少阴肾经有很充足的理由。建议:将此穴重新归入足少阴经穴。并注意在临床观察该穴对躁狂证的疗效,以检验《灵枢》《素问》的经验并积累新的临床数据。又金津穴为“舌左之脉,玉液穴为“舌右之脉,海泉穴为“舌底中央之脉,三穴主治相同,可视为同一组穴。
3,临床应用举例
(1),舌肿难语:康泉金津,玉液。问日: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顽痰滞于上焦,壅上舌根,肿不能言语也。不愈,复刺后穴:天突、少商。(《针灸集成》第二十四方)
(2),消渴:金津,玉液承浆。问日:此证缘何而得?答日:因房事过多,肾水枯竭,水火不济,脾败肾虚。久不治,发成痈疽,则难疗也。然此症非一,详见《局方》,今不具载。复刺别穴,无不效也:人中、廉泉、气海、肾俞。(《针灸集成》第五十一方)
(3),重舌肿胀热极难言:十宣十穴,海泉一穴在舌理中,金津一穴在舌下左边,玉液一穴在舌下右边。(《针灸大全》卷四)
(4),舌强:三棱针快速点剌金津,玉液穴,总有效率100%。[中国现代医生,2009(29):72-73]
(5),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点刺金津,玉液穴,配合廉泉,哑门,内关,通里,总有效率为94.23%。[针灸临床杂志,2007(5):35-36]
(6),脑震荡后遗症:金津,玉液放血,配合针刺四神聪。[中国针灸,2011(3):203]
(7),舌肿:金津,玉液放血。[中国针灸,1994(2):50]
(8),急性扁桃体炎:取三棱针直刺金津,玉液出血。[中国针灸,2000(10):619]
(9),各种原因的失语:三棱针点剌金津,玉液出血。[中医外治杂志,2001(6):5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