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里流传千年的自然疗法,是采用三年陈艾绒卷纸而成的艾条对身体特病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熏烤施灸,通过艾的热能量来刺激穴位来激发身体恢复机能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的作用和范围十分广泛,而且调理效果明显。那么,艾灸有哪些适用症和注意事项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艾灸的适用症和艾灸禁忌。
一、艾灸的适应症
灸法的适应症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外科疮疡初起(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等症。
6.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调理之。
7.防病保健。
8.淡斑、生发等。
二、艾灸的禁忌症和禁灸时间:
虽然古往今来,使用灸疗的人多之又多,方法简便又安全,但应用时仍必须注意。关于“禁忌”穴位,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位共有47个,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重要器官和浅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因此,使用艾柱直接对着施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如:在头面部穴位施灸会留下疤痕太难看;大血管浅表处瘢痕灸容易损伤到血管;还有一些穴位位于手或足的掌侧,如中冲、少商、隐白,这类穴位可能在用艾条直接施灸时较疼痛,易造成损伤等。
如今,近代针灸临床认为,禁灸穴是我国古人中医临床时间的经验之谈,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通过人体解剖学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以及艾灸方法的改进,古人所说的禁灸穴大都可以温和灸,这样既不会对机体有创伤,又能够使艾灸疗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艾灸的禁忌病症:
1.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不宜进行灸疗。
2.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宜进行灸疗。
3.处于孕期或经期的女性,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不宜进行灸疗。
艾灸的禁忌时机:
主要是指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灸疗。

评论